16小说网 > 铁流 > 四十

四十

推荐阅读:赣第德曼殊斐尔小说集涡堤孩永井荷风异国放浪记夏目漱石浮世与病榻日本侘寂德川时代的文艺与社会“意气”的构造西方文学史十二讲仿生人会梦见电子羊吗

16小说网 www.16shu.com,最快更新铁流最新章节!

    高加索的太阳————虽然在晚秋时节,还是很热。只有草原是透明的,只有草原是蔚蓝的。只有蛛网在闪闪发光。白杨带着疏稀的叶子,沉思地立在那儿。花园微带黄色了。钟楼发着白色。

    花园那边的草原里,是一片人海,就好像才出发时候那样,是一眼望不到边的人海。可是有一个什么新的东西笼罩着它。依然是无数难民的马车,可是为什么他们脸上都好像反映着光辉似的,好像活生生的反光似的,都反映着永放光芒的信心的特征呢?

    依然是无数破破烂烂、赤身露体的赤脚战士————可是为什么都默然地好像沿着一条线似的、笔直地站成无尽的行列,为什么那些好像用黑铁锻成的枯瘦的脸,以及那黑压压的枪刺,都排得这样整齐呢?

    为什么这些行列的对面,同样站着穿得整整齐齐的无尽的战士行列,不过他们的枪刺,却都凌乱地摆动着,他们脸上都表现出不知所措和贪婪的期待的神情呢?

    好像当初一样,依然是一望无际的尘雾,可是现在却被晴空万里的秋气澄清了,草原分外光洁透明,所以人脸上的每一道线纹,也显得分外清楚了。

    那时候,在那无边无际的动荡的人海里,有绿色的荒漠的土岗,土岗上是黑色的风磨;现在这人海里,有荒漠的田野,田野上有黑色的马车。

    不过当初动荡的人海,在草原上是洪水横流的,可是现在却都静默默地归到铁岸里了。

    都在等着。没有声响,没有说话声,只有肃穆庄严的军乐,在无边无际的人群上的蔚蓝的天空里,在蔚蓝的草原里,在金黄色的暑热里荡漾着。

    一小群人出现了。站在行列里的那些铁面孔的人,便从这走近的人群里,认出了自己的指挥员,同他们自己一样,是一些憔悴、发黑的人。那些站在他们对面行列的人,也认出了自己的指挥员,这同对面行列的人穿着同样的衣服,面貌都是饱经风尘的、强壮的。

    郭如鹤在前边的人中间走着,不高的身个,简直黑得彻骨,瘦得彻骨,好像流浪汉似的,身上挂着破衣片,脚上穿着破鞋,露着污黑脚趾。头上戴着当初的荷叶边破草帽。

    他们走到跟前,聚在一辆马车旁边。郭如鹤登上马车,把破帽子从头上取下来,向自己的铁的行列,向无边无际地消失在草原上的马车,向许多伤心的没有马的难民和主力军的行列,用眼光长久地环顾了一番。在主力军的行列里,有一种松懈的现象。于是他心灵的深处,波动着一种连他自己也不承认的潜隐的满足:“军纪都败坏了……”

    所有的人、所有在场的人都望着他。他说道:

    “同志们!……”

    大家都晓得他在这里要说什么,刹那间的火花,把看着的人都刺透了。

    “同志们,咱们挨饿、受冻、光着脚,跑了五百俄里。哥萨克像疯了一样向咱们袭击。没有面包,没有食粮,也没有马料。人都死去,乱倒在山坡下,被敌人的子弹打死,咱们没有子弹,都赤手空拳……”

    虽然大家都晓得这个————他们都亲身经受过,别人也都听他们说过————可是郭如鹤的话,却迸发着未曾有的新光芒。

    “……把孩子抛在山谷里……”

    于是,在所有人的头顶上,在整个巨大的人海上,腾起了一阵声音,这声音在空中荡漾着,刺到人心里,刺到人心里令人惊心动魄:

    “唉,可怜呀,咱们的孩子!……”

    无边无际的人海,都波动起来:

    “……咱们的孩子!……咱们的孩子!……”

    他像石头一样看着他们,等了一下,又说:

    “草原上、森林里、深山里,咱们的人有多少都死在敌人的枪弹下,都长眠在那里了!……”

    大家把帽子脱了。一阵坟墓般的沉寂,无边无际地动荡着,于是在这沉寂里,有女人低声的呜咽,这就像墓碑一般,像墓上的花束一般。

    郭如鹤低着头,稍站了一会儿,后来抬起头,对这成千累万的人,环顾了一下,又把沉寂冲破了:

    “那么,千千万万的人,为着什么要受这些痛苦呢?……为着什么呢?!”

    他又对他们望了一眼,忽然间,说出意想不到的话来:

    “为着一件事:为着苏维埃政权,因为只有它才是农民和工人的,此外他们什么也没有……”

    那时,无数的叹息,都从胸膛里发出来,零落的泪珠,忍不住地、吝啬地在那些铁脸上滚着,在那些饱经风尘的欢迎者的脸上,也慢慢滚着,在老头子们的脸上滚着,姑娘们的眼睛里,泪珠也在闪闪发光……

    “……为着农民和工人的……”

    “原来是这么着啊!原来是为着这咱们才拼命、倒毙、死亡、牺牲,把孩子都丢了啊!”

    眼睛都好像大大地睁开了,都好像第一次听到这秘密中的秘密似的。

    “善人们,叫我说两句吧,”郭必诺老太婆叫着,伤心地拭着鼻涕,往马车紧跟前挤过去,抓住车轮,抓住车帮,“让我说……”

    “等一等,郭必诺老妈妈,让咱们头目说完吧,让他说完你再说吧!”

    “你别动我。”她用肘子抵抗着,紧紧抓住车帮爬上去————不管怎样也把她拉不下来。

    于是穿得破破烂烂的老太婆,包着头巾,一缕缕的苍白头发,从头巾里露出来,她叫道:

    “救救吧,善人们,救救吧!火壶都丢在家里了。我出嫁的时候,妈妈把这给我做嫁妆,并且告诉我说,‘爱惜它要像爱惜自己的眼睛一样’,可是我把它丢了。算了吧,让它丢了吧!让咱们的亲政府活着吧,因为咱们的腰一辈子都累弯了,不知道快乐。可是我的儿子……我的儿子……”

    不晓得老太婆是因为太悲伤呢,还是因为模糊得连她自己也不明白的一闪念的喜悦呢,她的老泪扑簌簌落下来了。

    整个人海又掀起一阵沉重的欢欣的叹息,这叹息一直传到草原的边际。可是郭必诺的老头子,哭丧着脸,不作声地爬到马车上了。啊,这人你是拉不下来的————强壮的老汉,好像骨头缝里都泡透了柏油和黑土壤一般,两手简直像马蹄子一样。

    一爬上去,高得使他吃了一惊,可是立刻就把这忘了,这位饱经风尘的、像一根大木头的人,就像没有上油的马车一样,用哑嗓子说起来:

    “喔!……虽说是一匹老马,可是一匹顶好的拉车的马呀。吉卜赛人,大家都晓得,是识马的老行家,照马嘴里和尾巴底下一看,就说十个年头了,可是它实在二十三个年头了!……牙齿可好得很呀!……”

    老头子笑起来,他生平第一次笑起来,无数的小木扦似的皱纹,堆在眼睛周围,他机智地用顽皮孩子的笑声笑起来,这笑声和他那土堆似的身个是不相称的。

    老太婆仓皇失措地拍着自己的大腿说:

    “我的天啊!善人们,都瞧吧,他发疯了,还是怎么呢!不作声、不作声,一辈子老不作声;不作声娶了我,不作声爱了我,不作声打了我,可是现在却开口了。这怎么着呢?他一定发疯了,快把他拉下来呀!……”

    老头子立时把皱纹收起来,把下垂的眉毛一竖,于是那没上油的马车似的哑嗓子,又在整个的草原上响起来:

    “把马打死了,死了!……一切都丢了,车上的东西全都丢了。我们是走来的。我把马后鞧割下来,就连那后来也都丢了;老婆的火壶和一切家当全都丢了,可是我敢赌咒,”他用粗嗓子大声说,“我不可惜这些!……让它都丢了吧,我不可惜,都丢了吧!……都为了咱们庄稼汉的政府。没有它咱们早都死了,死在篱笆跟前都烂光了……”于是流着吝啬的眼泪哭起来。

    像波浪一样奔腾起来,狂风暴雨似的到处在叫喊:

    “啊————啊————啊————啊!……这是咱们的大会啊!是咱们的亲政府啊!……让它活着吧!………苏维埃政权万岁!……”

    到处都叫喊着。

    “这就是幸福吧?!……”郭如鹤胸中,火一般烧起来,嘴巴打着战,想着。

    “原是这么着啊!……”在那憔悴的、穿着破衣服的铁的行列里,突如其来的忍不住的狂喜的火焰,燃烧起来。“原是为着这咱们才忍饥受寒,经历千辛万苦,不仅是为着自己的一条命啊!……”

    心灵的创伤还没有平复,眼泪还没有干的母亲们————不,她们永远不会忘记那些好像饿得露着牙齿的山峡啊,永远不会忘记呢!可是连这些可怕的地方,以及关于这些可怕的记忆,都化作静穆的悲哀,所有这些,在草原上荡漾着的无边无际的人海的庄严伟大的狂喜里,也都找到了自己的位置。

    脸对脸站在这些憔悴、赤裸的人的铁的行列对面的好多行列的人,都穿得整整齐齐,吃得饱腾腾的,在这空前庄严的时刻,他们感到自己的孤独,不禁惭愧得含着眼泪。行列凌乱了,都排山倒海地向那穿着破衣服的、几乎光着脚的、面目憔悴的郭如鹤站着的马车跟前拥去了。于是一片吼声,在那无边无际的草原上滚动起来:

    “咱们的父————亲!!!你晓得什么地方好,就把咱带去吧……咱们死都甘心的!”

    千万只手都向他伸去,把他拉下来,千万只手把他举到肩上,举到头顶上举走了。无数的人声,把草原周围几十俄里远都震动了:

    “乌啦————啦————啦!……乌啦————啦————啦……啊————啊————啊……亲老子郭如鹤万岁!……”

    把郭如鹤也抬到那整整齐齐站着的行列跟前;抬到炮兵跟前;抬到骑兵的马中间,骑兵们都满面狂喜地在马鞍上转过身子,张着黑魆魆的口,连续不绝地喊着。

    把他抬到难民中间,抬到马车中间,母亲都举着孩子向他伸去。

    又把他抬回来,小心翼翼地放到马车上。郭如鹤张开口要说话,于是所有的人都仿佛第一次才看见他似的惊叹起来:

    “他的眼睛是蓝的啊!”

    不,都没喊出来,因为都不会用话来表达自己的感觉,可是他的眼睛确实成了碧蓝的、温柔的了,而且用可爱的孩子般的微笑笑着————都不是那么喊着,而是这么喊起来:

    “乌————啦————啦————啦,咱们的父亲万岁!……愿他长生不老吧!……就是跟他到天边咱们也都去……咱们要替苏维埃政权拼命。咱们要和地主、沙皇将军、军官们拼命呢……”

    他那碧蓝的眼睛,温柔地望着他们,可是心里好像火烧一般:

    “我没有父亲,没有母亲,没有老婆,没有弟兄,没有朋友,也没有亲戚,只有这些人,只有我从死亡里把他们带出来的这些人……我,是我带出来的。这样的人有千千万万啊,他们脖子上都套着绞索,我要替他们去拼命。这里有我的父母妻子,有我的家……我,是我从死亡里把这千千万万人救出来的啊……是我从可怕的死亡的绝境里把他们救出来啊……”

    心里好像火烧一般,可是口里却说:

    “同志们!”

    不过没来得及说。一群水兵把战士向左右推开,汹涌地冲来。到处都是圆帽子,飘带迎风飘动。成群的水兵,拼命用肘子推着,向马车越拥越近了。

    郭如鹤的眼睛,闪着灰钢一般的光芒,望着他们,脸也好像铁一般,咬紧牙关。

    已经很近了,已经只隔着一层单薄的被冲激的士兵线了。周围都像洪水一样泛滥起来;一眼望去,到处都是圆帽子,飘带迎风飘动。马车好像孤岛似的发着暗色,车上站着郭如鹤。

    一个强壮的、宽肩膀的水兵,抓住马车,他满身挂着炸弹、两支手枪和子弹带。马车歪了一下,吱吱发响。他爬上去,同郭如鹤并排站着,脱了圆帽子,飘带迎风飘动。于是用哑嗓子喊着————在他这嗓音里有海风,有广阔的海洋的咸味,有勇敢,有酒醉和淫荡的生活————他用哑嗓子喊得整个草原都听见了。

    “同志们!……我们水兵们、革命者们,在郭如鹤同你们面前悔悟了,赔罪了。当他救人民的时候,我们百般同他作对,直截了当说,恶意地和他捣乱,不帮他的忙,反而责难他,可是现在我们知道错了。我代表所有在场的水兵,向郭如鹤同志深深鞠躬,并且诚心诚意说:‘我们错了,别对我们生气吧。’”

    水兵弟兄们一齐都用含着海水咸味的声音喊着:

    “我们错了,郭如鹤同志,错了,别生气吧!”

    千百只有力的手把他拉下来,拼命掷着。把郭如鹤高高掷到空中,落下来,落到他们手中,又掷上去————于是草原、天、人,都好像车轮似的转起来。

    “糟了————狗崽子,把五脏六腑都弄翻了!”

    无边无际的草原,都响着震天动地的喊声:

    “咱们的父亲,乌啦————啦————啦……乌啦————啦————啦!……”

    当把郭如鹤重新放到车上,他轻轻摇晃了一下,把蓝眼睛一眯缝,就机智地微微一笑,想着:

    “瞧吧,爱吹牛的狗东西,真会装腔作势。换一换地方的话,真会把我的皮都剥了的……”

    可是他却用那略微上锈的铁的声音大声说:

    “谁要提起旧事就叫他吃耳光。”

    “咯————咯————咯!……哈————哈————哈!……乌啦————啦————啦!……”

    好多要发言的人都等着发言。每个人都说着最要紧的、最主要的,如果他不说出来,仿佛一切都要爆炸似的。庞大的人海倾听着。那些紧紧挤在马车周围的人倾听着。远一点的地方,只听到片言只语,靠边的地方,什么也听不见了,可是都同样贪婪地伸着脖子,侧耳倾听着。女人们把空ru头塞到孩子嘴里,或者匆匆摇着,拍着他们,都伸着脖子,侧耳倾听着。

    说也奇怪,虽然听不到,或者只听到一言半语,可是结果重要的却都知道了。

    “听见了吗,捷克人 35 这狗东西攻到莫斯科跟前了,可是在那里照脸上狠狠给了一家伙,就往西伯利亚逃去了。”

    “地主们又蠢动起来了,扬言要把土地还给他们呢。”

    “把咱的屁股亲一亲,咱们也不给他。”

    “你听说没有,潘纳休克:俄国有红军呢。”

    “什么样呢?”

    “红的啊:裤子是红的,布衫是红的,帽子也是红的,好像煮熟的龙虾一样,前前后后都红透了。”

    “别胡扯吧。”

    “真的!说话的人刚刚才说过了的。”

    “我也听见了:那里已经没有‘士兵’这个称呼了 36 ————统统都叫‘红军战士’。”

    “或者也发给咱们红裤子穿吧?”

    “听说纪律很严呢。”

    “哪能比咱们的纪律还严呢:当咱们的头目要揍咱们的时候,大家都好像戴上了勒口的马一样,都规规矩矩躺下来。瞧瞧吧:一站起队来,直得像一条线似的。咱们从村镇里经过时,没有一个人伸冤叫苦的。”

    听到发言人的一言半语,就都传说着,不会表达出来,可是都感觉到他们这支队伍,被无边无际的草原,被不能通过的崇山峻岭和茂密的森林隔绝的队伍,他们在这儿也创造了————即便同那在俄国、在世界上所创造的东西比起来是极小的吧,可是他们是在这里创造的,是在忍饥受饿、赤身露体、光着脚、没有物质资源、没有任何帮助的情况下创造的。是他们自己创造的。虽说都不明白这个,而且也不会把这表白出来,可是都感觉到这个。

    发言的人轮流说着话,一直说到苍茫的黄昏上来的时候;随着发言人的说话,所有的人都越来越感觉到那无限的幸福,是同有些人知道、有些人不知道的那被称作苏维埃俄罗斯是分不开的。

    无数的营火堆,在黑暗里发着红光,同样,无数的繁星,在天空闪着光芒。

    被火光照着的黑烟,静静地升起来。穿着破衣服的战士们、妇女们、老头子、儿童,都围着营火坐着,精疲力尽地坐着。

    像烟痕在繁星密布的天空消失了一般,狂喜的热情,在那不觉得疲倦的无边的人海上消失了。在这柔和的黑暗里,在这营火的光影里,在这无边的人海里,温存的微笑消失了————梦魔悄然地飘来。

    营火熄灭了。寂静。苍茫的夜。

    原作于一九二四年

    一九三一年五一节,译完于列宁格勒

    一九五六年十一月,校改于北京

    一九七一年夏,重校于北京

    注解:

    1契尔克斯装是高加索山民和哥萨克穿的一种束腰无领的长袍或长褂。

    2沙皇军官均戴有金边肩章,所以说某人戴过肩章,即指当过白党军官的意思。

    3火壶或译作茶炊。

    4现名克拉斯诺达尔。

    5俄罗斯旧迷信,人出门时,遇见猫或家兔从路上跑过,预示不祥。

    6“回子”是沙皇时代持有大俄罗斯民族主义观点的人们对于一般非正教的,尤其是对于回民及土耳其人的一种最轻视、最侮辱的称呼。————作者为中译本特注。以下简称作者注。

    7这是黑海沿岸的哥萨克人埋伏在草地里、芦苇里、密林里,等待敌人,袭击敌人的一种部队。————作者注。

    8“红牛”,对布尔什维克的蔑称。

    9亚达曼是沙皇时代俄国哥萨克军队的头目,或哥萨克村镇的头目。

    10指亚速海,这海有些地方水很浅,渔人们称它为洗衣盆。————作者注。

    11此处指黑海。————作者注。

    12现在极罕见,差不多已经绝种的颈披长毛的封牛。————作者注。

    131俄丈合2

    14自由的查坡罗什营地是乌克兰哥萨克的一种自治组织,由逃来的武装农奴组成,形成于十六世纪,在德聂伯河的查坡罗林岛上。他们常同外敌(如土耳其人及波兰贵族)作战,又经常向南进攻克里木及黑海一带,从那里带回许多财物。查坡罗什营地人参加乌克兰哥萨克反对君主专制的俄罗斯的起义。果戈理的小说《达拉斯·布尔巴》里就描写了查坡罗什营地农民的生活。————作者注。

    15“尖肚子奇加”是哥萨克村里骑手们骂着玩的绰号,由土匪奇加之名而来。————作者注。

    16“加克陆克”,即富农。————作者注。

    17“普迦奇”,意即鞭打者,猫头鹰,田园中的干草人(吓雀子用的)。————作者注。

    18库班州和顿州的外乡人,占全体居民百分之五十。他们不能享有原来居民所享有的主要权利。不但不给他们土地,并且不许他们参与这几州的政治和财经机关。没有土地的外乡人,就去给哥萨克当雇农,受哥萨克的残酷剥削。

    19b 指一九一七年二月革命和十月革命。二月(二月二十七日即公历三月十二日)、十月(十月二十五日即公历十一月七日)均指俄历而言,这已成惯例。

    201俄里合1.067公里。

    21指一九一七年二月革命,公历为三月。

    22指十月革命。

    23暖车,即困难时期,在货车厢内装上炉子,做客运用的车厢。

    24据《旧约》:古犹太人在埃及王手下当奴隶,在那里建筑着巨大的金字塔,摩西从那里把他们带了出来。————作者注。

    25指诺沃露西斯克海湾。————作者注。

    26b 水兵的行话,骂人话。

    27胸前衣服上用呢子缝的筒形小袋,原为装子弹用的,后来成了点缀品。————作者注。

    28当时在库班聚集了好多黑海的水兵。他们不听苏维埃政府的命令,不愿把军舰交给德国人,于是就在诺沃露西斯克把军舰凿沉了,他们自己就在黑海沿岸和库班一带流窜。

    29这是当地的一种迷信。

    30孩子们坐成一排,用力互相挤的游戏。

    31格鲁吉亚师是孟什维克从格鲁吉亚首府第比利斯派来支援白党的。这师人占据着从黑海沿岸杜阿卜塞到格林德日克一带。

    32“妖精成亲”是乌克兰俗语,如雷雨之前,突然间天昏地暗,电闪飞舞,这叫作“妖女在行结婚礼”,也指一般的阴晦和湿雨。

    33通条,又称探条,擦步枪用的铁条。旧军队的军官常用它打人。

    341俄尺约合2.36市尺。

    35这是指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沙皇俄国俘虏了约五万捷克战俘,安置在西伯利亚。十月革命后,苏维埃政府准许他们经远东回国。在往远东途中,在美、英、法等帝国主义及白匪军指使下,曾掀起了反苏维埃政权的武装叛乱,后被红军扑灭。

    36十月革命后一个期间,“士兵”一词不用,而称“战士”,或“红军战士”。凡称“士兵”者,均指沙皇部队而言。“军官”一词也是如此。

本站推荐:十字军骑士少年弃儿汤姆琼斯史基地边缘大象的证词曾国藩传野鸭洛丽塔欧洲文明史不连续杀人事件

铁流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16小说网只为原作者绥拉菲靡维奇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绥拉菲靡维奇并收藏铁流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