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阅读:赣第德曼殊斐尔小说集涡堤孩永井荷风异国放浪记夏目漱石浮世与病榻日本侘寂德川时代的文艺与社会“意气”的构造西方文学史十二讲仿生人会梦见电子羊吗

16小说网 www.16shu.com,最快更新铁流最新章节!

    在这一片乱哄哄的牛叫、鸡鸣和说话声里,忽而听到一阵伤风的嘶哑的声音,忽而又传来一阵雄壮的草原上的嘹亮嗓音:

    “同志们,开露天大会去!……”

    “开会去!……”

    “喂,集合吧,弟兄们!……”

    “到大山跟前去!”

    “到风磨跟前去!”

    灼热的灰尘,随着逐渐凉爽下来的太阳,慢慢落下去,白杨的塔形的高大的尖顶,整个儿都露出来了。

    眼睛所能看到的地方,花园都露出来了,农舍都发着白色。所有大街小巷,花园里里外外,从村这边到村那边,一直到草原的土岗上,到那向四面伸着蹼状长指的风磨跟前,到处都挤满了运货马车、大车、两轮车、马和牛。

    风磨周围,人海随着越来越喧闹的声音,也扩大起来,青铜色的人脸,好像斑点一样,消失在无边的人海里。白胡子老头、面容憔悴的女人、姑娘们的快活的眼睛;孩子们在腿下乱钻着;狗在急促地喘着气、抽动着伸出的舌头————这一切都沉没在庞大的、淹没一切的战士群里。有些戴着长毛的英武的高筒帽,有些戴着肮脏的军帽,有些戴着帽缘下垂的山民的毡帽。有的穿着破烂的军便服,有的穿着褪色的印花布衬衣,有的穿着契尔克斯装 1 ,有些光着上身,在那青铜色的肌肉发达的身上,十字交叉地背着机枪子弹带。头顶上是一片凌乱的枪刺。黑魆魆的旧风磨,惊奇地凝视着:从来没有过这样的情况呢。

    团长、营长、连长、参谋长都聚集到土岗上的风磨跟前。这些团长、营长、连长都是些什么人呢?有的是沙皇时代的士兵提升成军官的,有的是从各城镇来的理发匠、箍桶匠、细木匠、渔民和水手。这些都是他们在自己的街道上、自己的村镇里、自己的庄子里、自己的村子里组织起来的红军小队的队长,也有些是来投靠革命的旧军官。

    长胡子、宽肩膀的大个子团长沃洛比岳夫,爬到一端有轮子的横梁上,横梁在他脚下吱吱乱响,他用洪亮的声音,对群众喊道:

    “同志们!”

    在这千千万万的青铜色的面庞前边,在这万目睽睽的群众面前,他和他的声音显得多么渺小啊。其余的指挥员统统都聚在他跟前。

    “同志们!……”

    “滚你的去!……”

    “打倒!……”

    “滚你妈的去!……”

    “不要……”

    “官长,你妈的!……”

    “难道他没有戴过肩章 2 吗?!”

    “不过他早把这些都撕掉了……”

    “你干吗乱嚷呢? ……”

    “揍他,他妈的!”

    无边的人海掀起了森林一般的人手。难道能辨清谁在喊叫什么吗?!

    风磨跟前站着一个矮个的、整个身子活像用铅捶成的、有一副咬紧的方形颚的人。一双小小的灰眼睛,好像两把锥子一样,在又短又齐的眉毛下边闪闪发光,无论什么也逃不过这一双眼睛。他的短短的身影,投到地上————周围的人脚踏着他的头影。

    长胡子的人从横梁上疲劳地大声喊着:

    “等一等,都听着吧!……应当把情况讨论讨论……”

    “滚你妈的去!”

    喧噪、谩骂,把他的孤零零的声音都淹没了。

    在一片手海中、声海中,举起了一只枯瘦的女人的手。这是一只细长的、受尽风吹日晒以及劳苦和灾难折磨的手。她用那受尽折磨的声音喊起来:

    “我们不听,别瞎叫吧,你这死畜生……啊————啊!我的一头母牛,两对公牛,一所房子和一把火壶 3 ————这些都到哪去了?”

    人群里又掀起了一阵愤怒的风暴————谁都不听,都只管喊自己的。

    “要是收了庄稼,我现在带着粮食逃也好。”

    “都说应当逃到罗斯托夫去。”

    “为什么不发给军便服?不发裹腿,也不发靴子呢?”

    横梁上的声音说:

    “那么,你们为什么要跟来呢,要是……”

    群众发起火来:

    “都是你干的好事。都是你把事情弄糟了,你这混蛋,你把我们骗了!我们大家都坐在家里,都有家业,可是现在都好像丧家狗一样,要在草原上流浪了。”

    “我们知道,是你把我们带来的!”一个战士的声音大叫着,乌黑的枪刺乱摆起来。

    “我们现在到哪去呢?!”

    “到叶卡德琳诺达尔 4 去。”

    “那里有沙皇士官生呢。”

    “没处去……”

    那个站在风磨跟前的有一副铁颚的人,用锐利得好像锥子一样的灰眼睛望着。

    于是一阵不可收拾的吼声,从群众上面掠过:

    “出卖了!”

    这声音到处都能听见,那些在马车、摇篮、马匹、营火、弹药箱跟前听不见讲话的人,也都这样猜着了。一阵惊厥从群众身上掠过,都闷得上不来气了。一声歇斯底里的女人的声音,大声叫起来,可是叫喊的却不是女人,而是一个小兵。他有一只钩鼻子,光着上半身,穿一双不合脚的大皮靴。

    “好像卖死牲口一样,把咱们的弟兄出卖了!……”

    一个比人群高一头的美男子,长着刚生出来的黑髭胡,戴着海军帽,两根飘带在晒得黑红的长脖子上飘动。他不作声地用两肘推着,从人群里往风磨跟前挤。他恶狠狠地握紧闪闪发光的步枪,目不转睛地盯着一群军官,往前乱挤。

    “啊……算了吧!”

    那个铁颚的人,把牙关咬得更紧了。他心烦意乱地对那咆哮的人海环顾了一下:那尽是些大喊大叫的黑魆魆的嘴、黑红的脸和眉下恶狠狠地冒着火星的眼睛。

    “我的老婆在哪里?……”

    那个戴海军帽的人,飘带在迎风飘动,眼看已经不远了,他依然握紧步枪,仿佛怕失掉了目标似的,眼睛盯着。他照旧在那叫嚣和喊声里,在拥挤不动的人群里乱挤。

    那个紧咬牙关的人特别觉得难过:他曾当过机枪手,同他们肩并肩地在土耳其战线打过仗。血海……九死一生……最后这几个月一同打过沙皇军官团、哥萨克和白党将军们:转战在叶斯克、杰木留克、塔曼、库班的各村镇……

    他张开口,用低沉而坚定的声音说起来,可是在这片喧嚣里,却到处都能听见他的话:

    “同志们,你们都晓得我。咱们一起流过血。你们自己推选我当指挥员。可是现在要是都这样干,那咱们就都要完蛋了。哥萨克和沙皇军官团从四面打来了,连一点工夫也不能耽误了。”

    他这满嘴乌克兰口音,才赢得了人们的好感。

    “可是难道你没有戴过肩章吗?!”光着上半身的小兵,用刺耳的尖声叫起来。

    “难道是我去找肩章戴吗?你们自己知道,我在前方打仗,把当官的勒死。难道我不是你们的人吗?难道我不是同大家一样,好像牛一样干活,受尽艰难困苦吗?……不是同你们在一起犁过地,种过地吗?……”

    “对,对,”乱哄哄的人声说,“是咱们的人!”

    穿海军服的高个子,终于从人丛中挤出来,两步跑到跟前,依然不作声地望着,用全力把枪刺一挥,枪托把后边的人撞了一下。有一副铁颚的人,一点也没躲闪,只有那好像微笑似的一阵痉挛,刹那间从那黄得好像熟皮子似的脸上掠过去。

    一个矮个子的、光身子的人,好像小公牛似的勾着头,从旁边用肩膀使劲在水手的肘子下边一撞。

    “你干吗呢!”

    这么一来,举起的枪刺,被推到一边,没有刺到咬紧牙关的人身上,却刺进一个站在旁边的青年营长的肚子上,刺刀一直插进刀颈跟前。那人大声出了一口气,好像蒸气喷出来似的,仰天倒下去了。那大高个子怒气冲冲地用力拔着刺穿到脊椎骨上的刀锋。

    一个没胡子的、脸像姑娘似的连长,抓住风磨的轮翅,爬上去。轮翅吱吱响着转下来,他又落到地上。除了有一副方颚的人以外,其余的人都掏出手枪————在那些难看的苍白的脸上,都流露出伤心的样子。

    又有几个人疯狂地睁大眼睛,慌忙握紧步枪,从人丛中钻出来,朝风磨跟前冲去。

    “叫狗东西都死了吧!”

    “揍他们!把他们搞绝种!……”

    忽然间,一切都鸦雀无声了。所有的人头都转过来,所有的眼睛都朝一个方向望去。

    一匹黑马,伸成一条线,肚皮几乎要挨着地,在草原上飞跑,一个人骑在马上,身穿红条子布衫,胸和头贴到马鬃上,两手垂在两旁。跑近了,越跑越近了……疯狂的马,看来是在拼全力飞跑。灰尘在后面飞扬。雪片似的白沫,喷到胸脯上。马的两肋汗淋淋的,像水洗过一样。骑马的人把头依旧贴到马鬃上,随着马跑的步子摇摆。

    草原上又腾起一团黑色的烟尘。

    人群里传出说话声:

    “又一个飞跑来了!”

    “瞧吧,跑得多快……”

    一匹黑马跑过来,鼻子呼呼出着气,口里流着白沫,在人群前面即刻停住,后腿打了一个弯卧下去;穿红条子布衫的骑马的人,好像一条布袋似的,从马头上翻下去,闷腾腾地扑通一声落到地上,两手展开,很不自然地弯着头。

    一些人扑到倒下去的人跟前,另一些人跑到放风的马跟前。马的黑肚子上染着又黏又红的血。

    “这是鄂郝里木呀!”跑到跟前的人都叫着,小心地把僵冷了的尸体放好。肩上和胸上的刀口,都血淋淋地张着,背上有凝结了的黑血斑。

    可是在风磨那面,在马车中间,在大街小巷里,在整个人群里,掀起一阵难以消灭的惊慌:

    “哥萨克把鄂郝里木砍死了!……”

    “唉,真可怜!……”

    “把哪个鄂郝里木砍死了?”

    “呸!发昏了吗?不晓得吗?波洛夫村里的。就是山沟里有房子的那个。”

    第二匹马跑来了。人脸、汗透了的小衫、手、光着的脚、裤子,满是血迹斑斑,是自己的血呢,还是别人的血?————眼睛瞪得圆圆的。他从摇摆不定的马背上跳下来,扑到躺着的人跟前,躺着的人脸上流着一种透明的蜡一般的黄汁,苍蝇在眼睛上爬来爬去。

    “鄂郝里木!”

    后来,他即刻扑到地上,把耳朵贴到流血的胸口上,即刻又站起来,立在他跟前,低着头说:

    “儿子……我的儿子!……”

    “死了。”周围的人用镇静的声音说。

    那人又站了一会儿,就用那永远伤风的哑嗓子喊起来,这声音一直传到马车跟前的最边上的房子里:

    “斯拉夫村、波达夫村、彼得罗村和史德布利耶夫村,都叛乱了。每个村的教堂前的广场上,即刻都竖起了绞刑架,只要一落到他们手里,就都会被绞死。白党来到史德布利耶夫村,用马刀砍、绞杀、枪毙,骑着马把人往库班河里赶。遇到外乡人,不管是老头子,还是老婆子,毫不留情地一齐杀光。他们以为我们全是布尔什维克。看瓜的老头子奥巴纳斯,就是他的房子对着亚杜荷的那个老头子……”

    “我们知道!”轰然响起一阵简短的说话声。

    “……他跪到他们脚下求情————也把他绞死了。他们的武器多极了。女人们、孩子们,白天夜里都在菜园里、花园里挖埋藏的步枪、机枪,把藏在干草垛里的装满炮弹和子弹的木箱,都搬出来————这些都是从土耳其战线弄回来的,真是多得数不清。还有大炮呢。他们真是疯狂了。好像大火灾似的,全库班都燃烧起来。咱们的当兵的弟兄们,也被折磨得要命,把他们吊死在树上。有些部队单独向各地逃走,有的向叶卡德琳诺达尔,有的向海边,有的向罗斯托夫逃,可是统统都死在敌人的刀下了。”

    他又低着头,在死者跟前站了一会儿。

    在这空前的沉寂里,一切人的眼睛都望着他。

    他踉跄了一下,伸手往空中抓了一把,后来抓住马辔头,就骑到那两肋仍然是汗淋淋的马上,鲜血模糊的马鼻子翻着,痉挛地、急促地喘着气。

    “你到哪去?你发昏了吧?!柏洛!……”

    “站住!……上哪去?!回来!……”

    “拉住他!……”

    马蹄声已经在草原上响开了。他挥着鞭子抽着马,马温顺地把湿脖子一伸,紧贴着两耳,就飞跑起来了。风磨斜长的影子,横穿过草原追着他。

    “白白去送命。”

    “他的家属都留在那边呢。瞧,儿子死在这里。”

    有一副铁颚的人,重甸甸地张开嘴巴,慢吞吞地说:

    “都看见了吗?”

    群众都凄惨惨地答道:

    “都不是瞎子。”

    “都听见了吗?”

    又凄惨惨地说:

    “听见了。”

    铁颚用坚定的语调说:

    “同志们,现在咱们没有路走了:前后都是死。都瞧这些,”他对那映成玫瑰色的哥萨克房屋,对那无数的花园,对那拉着斜长影子的大杨树,点了一下头说,“或许今天夜里就来杀咱们,可是咱们没有一个守卫的,没有放一个步哨,也没有人来指挥。应该退却。往哪退呢?首先要改编部队。选举首长,可是选出以后,为着要有铁的纪律,所以一切生死大权,都要交给他们支配,那才能有救。咱们要去追咱们的主力军,在那里可以得到俄国的援救。都同意吗?”

    “同意!”草原上爆发出一阵同心协力的声音,于是大街小巷的马车中间、花园中间、全村镇里,一直到村边、河边,都响着这样的声音。

    “那好吧。马上就选举。过后就改编部队。辎重队同战斗队分开。把指挥员分配到各部队去。”

    “同意!”又是一阵同心协力的声音,在那无边无际的发黄的草原上响起来。

    那个留着风雅胡须的人,站在前排里。他并不特别费力地用深沉的微哑的嗓音,遮盖了一切人的声音:

    “咱们到哪去呢?去找什么呢?……这简直是倾家破产啊:家畜、家业,一切都扔了。”

    好像有人投了一个石头似的————周围群众都凌乱、动摇、喧嘈起来:

    “那么你到哪去呢?回头去吗?叫大家回去寻死吗?……”

    那个留着风雅胡须的人说:

    “为什么寻死?咱们一回去就把武器交给他们————他们不是野兽。毛古申地方有五十个人投降了,把武器、步枪和子弹都交出去,哥萨克连他们的一根头发都没动,他们现在都在种地呢。”

    “那些投降的都是富农。”

    一阵说话声,在头顶上,在激怒的人脸上动荡着:

    “你去爬到黑狗尾巴下边闻屁臭去吧。”

    “一句话不说就会把咱们绞死的。”

    “咱们去给谁种地呢?!”女人们尖声叫着,“又是去给哥萨克和白党军官们种地。”

    “又去找罪受吗?”

    “去挨哥萨克的鞭子吗?……受那些白党将军们和军官们的罪吗?……”

    “狼心狗肺的家伙,趁还没有把你收拾了,滚你的吧。”

    “揍他!想出卖自家人……”

    留着风雅胡子的人说:

    “你们听一听……为什么像狗一样乱叫呢?……”

    “没有什么可听的。一句话————你是自高自大的人!”

    大家都气得涨红了脸,互相望着,眼睛里恶狠狠地发着光,拳头在头顶上乱舞。他们把一个人打了,把另一个人打着往村里赶。

    “别吵了,公民们!”

    “别忙……你把我往哪赶呢?……我是你们的麦捆吗,你们这样打? ”

    有一副铁颚的人,开口说:

    “同志们,算了吧,咱们来办正经事吧。选举总指挥吧,至于其余的,就由他委派吧。你们选谁呢? ”

    刹那间鸦雀无声了:草原、村镇、无数的群众,都一声不响了。接着满是老茧的粗硬的手,像森林一般举起来,于是在那无边无际的草原里,在老远的沿着花园的村镇里,在河那边,都喊着一个名字:

    “郭如————鹤————鹤————鹤!……”

    这声音在滚着,在蓝色的山下,久久回响:

    “……鹤————鹤————鹤……”

    郭如鹤把铁颚紧紧一闭,行了个举手礼,那时可以看见他颧骨下面的瘤子在抽动着。他走到死者跟前,脱了肮脏的草帽。于是就好像被风吹去一般,所有人的帽子都脱下了,都光着头,女人们哭起来。郭如鹤低着头,站在死者跟前说:

    “咱们敬心敬意来埋葬咱们的同志吧。抬起来。”

    用两件大衣铺到地下。一位高个子的漂亮男人,戴着水手帽,飘带垂在脖子上,他走到营长跟前,营长的军便服上有一道很宽的凝结的血痕,他默然地弯下腰,恐怕营长痛似的谨慎小心地把营长抬起来。把鄂郝里木也抬起来了。都抬走了。

    群众闪开路,过后又合拢了,都光着头,好像无穷无尽的洪流一般,在后面流动着。斜长的人影,随着每个人移动,走动的人,都踏着这影子。

    一个年轻人的声音,柔和而又悲哀地唱起来:

    你牺牲在决死的斗争里……

    别的声音也都跟着附和起来,粗笨的、不会唱的、不合拍的、不整齐的、唱错了字的、各种各样的凌乱的声音,都随随便便地唱起来,这声音越来越大了:

    ……对人民的热爱……

    不合拍的各种各样的声音在唱着,可是为什么心里都感到一种激动人心的悲哀呢?这悲哀同那孤零零的模糊的沉思的草原,同那发黑的老风磨,同那高大的叶子微黄的白杨,同那人群经过的白屋,以及同那抬着死者从跟前经过的老远的花园,都奇怪地融会成一体了————仿佛这儿一切都是亲骨肉似的,都是最亲切的,仿佛都生在这儿,都得死在这儿似的。

    群山也显得一片苍茫。

    在那森林一般的手中间,也曾把自己的瘦骨嶙峋的手举起过的那个老太婆郭必诺,她用肮脏的裙边,拭着红眼睛和满是灰尘的汗湿的皱纹,不断地画着十字,呜咽着低声说:

    “圣主啊,可靠的圣主啊,永生的圣主啊,可怜可怜我们吧……圣主啊,可靠的圣主啊……”她伤心地用裙边拭着鼻子。

    战士们都一齐迈开大步走着,他们都沉着脸,皱着眉头。乌黑的枪刺,成列地、齐整地摆动着。

    你能贡献的已经都贡献了……

    夜间昏沉沉的灰尘,又卷成慢腾腾的灰球,把一切都罩起来了。

    什么又都望不见了,只听到沉重的脚步声和歌声:

    ……可靠的圣主,永生的圣主……

    ……在潮湿的监狱里受苦受难……

    苍茫的夜,罩着的巍峨的乌黑的群山,把最初的羞怯的星辰都遮住了。

    这是十字架啊。有的倒了,有的歪了。一片满生着灌木的荒地。猫头鹰缓缓飞过。大蝙蝠开始无声地飞翔。大理石有时微微闪着白光,墓碑上的金字透过昏暗的迷雾,发着金光————这都是有钱的哥萨克人的墓碑、商人的墓碑、有钱有势的人的墓碑,是顽固的旧制度的墓碑。人群在坟地上走着,唱道:

    ……专制将要崩溃,人民就要起来……

    并排挖好了两个墓穴。就地匆匆忙忙做着棺材,薄木板发着香气,闪着白光。装殓了死者。

    郭如鹤脱了帽子,站到翻着新土的墓穴上说:

    “同志们!我想说……咱们的同志死了。是的……咱们应当给他们行个礼……他们是为咱们死的……是的,我想说……他们为什么死了呢?……同志们,我想说,苏维埃俄罗斯没有死,它是要永远存在的。同志们,我想说,咱们在这里被敌人包围,可是那里有俄罗斯、有莫斯科呢,俄罗斯要胜利的。同志们,我想说,在俄罗斯有工农政权……因为这,一切都会搞好的。反动派,就是说,白党将军们、地主们和一切资本家们,一句话,就是那些剥人皮的人,这些混蛋东西们都来攻打咱们来了!可是,咱们不投降,他妈的!是的!咱叫他们看一看。同志们,唉————唉……我想要说,咱把咱的同志们埋了,咱在他们坟上宣誓,咱们拥护苏维埃政权……”

    开始下葬了。老太婆郭必诺掩着嘴,细声地唧唧地呜咽着,随后就大声哭起来,接着第二个、第三个也都哭起来。整个坟院都是一片女人的哭声。每个女人都想挤到前边去,弯下腰,用手抓把土撒到墓穴里。土闷腾腾地往墓穴里落着。

    有人到郭如鹤耳边问道:

    “放几枪?”

    “放十二枪。”

    “太少吧。”

    “你晓得,没有子弹。每一颗子弹都得珍惜。”

    稀疏的排枪响了,接着第二排、第三排。刹那间,人脸、十字架、匆忙挥动的铁铲,都被排枪的火光映照出来了。

    枪声息了的时候,大家都忽然感觉到:夜、寂静、温暖的灰尘气、不停的流水声驱逐着睡魔,这不是模糊的回忆啊,————记不起在回忆什么,可是在河那边,在村镇的顶边上,群山的浓黑的轮廓,曲曲折折地伸向远方。

本站推荐:十字军骑士少年弃儿汤姆琼斯史基地边缘大象的证词曾国藩传野鸭洛丽塔欧洲文明史不连续杀人事件

铁流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16小说网只为原作者绥拉菲靡维奇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绥拉菲靡维奇并收藏铁流最新章节